改種水稻的曲折與收獲,漚麻的艱苦與庸俗,拯救棗紅馬的奮爭與無奈,無一不再現了農村和農民生活的艱辛、淳樸與執(zhí)著。受到特殊時空環(huán)境的影響,本不喜歡粗糲的聶平,一反以往的常態(tài),與普通農民一起“種地”,播種土地,播種夢想……
“我”和“你”,“我”和“聶平”,“我”和自己,是一個人,又互為“他者”。彼此在深度的傾聽與訴說中追懷、回訪、叩問:“我們都曾做了什么?”“我們到底應該做什么?”“什么是真實?”
一位站在鹽堿灘上寫作的大學教授,通過一個少女征服鹽堿灘的一個個閃耀瞬間,在神秘深厚的旋轉運動中,展示人類原始的美善和創(chuàng)造,坦率地呈現這樣的道理:“時間給予遠甚剝奪。”
敘述者是敘事的內在,敘事的深度在于對自我源頭的尋找。《那片土地》流淌著夢幻寧靜的氣息,在自我尋找的路途上逐漸走近原點,盡情探索藝術的本質。
《那片土地》大處用巧,小處用拙,實處用巧,虛處用拙。“我”和“你”,“我”和“聶平”,“我”和自己,是一個人,又互為“他者”。彼此在深度的傾聽與訴說中追懷、叩問。用靠近源頭的語言,揭示自身隱藏的“真”。通過一個少女征服鹽堿灘的一個個閃耀瞬間,在神秘深厚的旋轉運動中,坦率地呈現這樣的道理:“時間給予遠甚剝奪。”
那片土地,剝奪且給予,貧瘠而包容,承載著錯綜的人世悲歡和歷史記憶,也承載了一個少女關于青春和理想的夢。
《那片土地》,“反敘述”散文體小說,以濃郁的抒情性和詩意美,真實地記錄個體生命的體驗和靈魂的密碼。
“那片土地”,地理的,也是文學的,供人以物質和精神的食糧,展示著人類原始的美善和創(chuàng)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