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日下午,王霄夫攜創(chuàng)作的紅色題材長篇小說《上海公子》亮相上海書展。該書以建立新中國的解放戰(zhàn)爭為背景,講述了上海富商謝家之孫謝壯吾與拳擊比賽對手、謝公館保鏢之子裘寶兒之間一場斗智斗勇斗技的生死角逐,一個極盡懸疑、暗戰(zhàn)和血性的故事。
王霄夫表示,《上海公子》的創(chuàng)作靈感,來自長輩講的上海故事,小說的很多素材,也是源于真實的歷史:“大概我五六歲的時候,長輩跟我講了很多關于上海的故事。上海的生活、公館的生活,全部來自他跟我講的一些事情,基本是原貌呈現(xiàn)。他的朋友一個是紹興人,一個是嵊縣人,都在上海。而上海青年參加革命的故事,則來源于一個上海老作家跟我講的事情。”
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,中國社會發(fā)生了巨變,是隨波逐流利益至上成為投機分子,還是為理想自我革命成為真正的戰(zhàn)士?個體在歷史風云變幻中的選擇,將決定其一生?!渡虾9印分械墓适抡前l(fā)生在這一歷史時期,從1937年淞滬會戰(zhàn)四行倉庫保衛(wèi)戰(zhàn)、1945年重慶談判、1946年東北四平保衛(wèi)戰(zhàn),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。小說展現(xiàn)的時間跨度,基于王霄夫對中國近代史的駕輕就熟,以及對那段風云變幻的歷史、多方復雜關系的文學把控能力,這也使得人物在時代大事件的沉浮中,越發(fā)顯現(xiàn)鮮明個性。
青年藝術家王藝卓
書中“謝公館一景”“屠媚娘登臺羊壩頭”“《良友》為謝壯吾慶生”“八女投江”等12幅精美插畫,出自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、之手,這些插圖生動再現(xiàn)了小說中幾個重要場景,與文字呼應,相得益彰。
作為一部有著獨特風格的紅色革命小說,《上海公子》將宏大的史詩感與鮮活人物塑造有機融合,涉及信仰、理想,同時也帶有懸疑、暗戰(zhàn)等引人入勝的情節(jié)。小說將舊上海灘謝公館的雙胞胎孫子謝壯吾、謝壯爾,孫女謝賽嬌,和仆人裘家的兒子裘寶兒、女兒裘小越之間的愛恨情仇放置于從那一場宏大的歷史事件中,最終完成“為民族獨立解放,為人民解除苦難”的主題。看上去謝壯吾、謝壯爾、裘寶兒三條線索交叉進行,揭示了在歷史轉折關頭人生選擇的問題。但事實上主線非常明確,緊緊圍繞謝壯吾“為民族獨立解放,為人民解除苦難”的價值體系,建構了一個雖九死而不悔的革命者形象。